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Emblem-important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丹尼士喝采Dennis Jubilant),又稱丹尼士祖比倫丹尼士喜悅型,是英國丹尼士車廠於1977年至1981年生產的前置引擎雙層巴士,此款巴士專為遠東的香港市場而設,巴士迷將之稱為「鴨車」,以對應設計相似的利蘭勝利二型「雞車」。

由1977年至1981年年間,生產予香港的喝采巴士共有394輛[2],另有一輛被運往南非開普敦[3]

歷史[]

由1970年代中期開始,中巴及九巴先後引入大量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丹拿珍寶」,以舒緩當年的車荒,同時亦為了維持高載客量及可實行「一人控制」模式,為公司帶來可觀盈利。但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它們在香港的表現差強人意,尤其是上斜表現。於是兩間巴士公司積極尋找新的前置引擎巴士以解決燃眉之急,但由於前置引擎巴士在英國本土早已因沒有市場而停產,巴士公司唯有尋找二手巴士,及往其他英聯邦國家尋找新的前置引擎巴士。巴士公司希望這些巴士製造商能夠提供一款爬坡性能優異、載客量高及能夠適應一人控制模式的新巴士,以應付香港人口急速增長、海底隧道通車及新市鎮發展帶來的龐大交通需求,與及跟地鐵及電氣化後的九鐵競爭。其中在1977年,英國丹尼士車廠為了打開海外市場與當時一廠獨大的利蘭車廠競爭,率先採納了九巴的概念,提供了四輛名為喝采型的前置引擎巴士底盤(編號為N1-4)。

這四輛巴士裝上由九巴設計、英國鋁材製造的車身[4],跟上一代前置引擎巴士比較,最大的改進是丹尼士將前軸移後,將引擎安置在前軸之前,上車門及駕駛室位於引擎兩側,而非上一代前置引擎巴士般將上車門置於頭軸之後,令喝采型適合採用一人控制模式。車廂內,九巴安排了「3+2」座椅,令巴士載客量比當年的丹拿CVG6(長牛)多十餘人,而巴士的地台亦比「長牛」為低,乘客登車時不用攀爬太多梯級。動力方面,丹尼士車廠選用了研製同廠的統治者型時所選用的配搭——吉拿6LXB引擎及由「福伊特」(Voith)製造、附有減速器的DIWA 851全自動波箱。這是九巴首款巴士以全自動波箱為標準配備,好處是可以提高巴士在上落斜及下雨天時巴士行車的穩定性,及延長制動系統的壽命。巴士司機亦不需為轉波而費神,工作量亦從此變得較「清閒」。另外,巴士亦裝上了液壓輔助轉向系統(「風油軚」),令司機在巴士滿載時,仍然可以輕易應付路窄彎多的路段。

特點[]

丹尼士喝采巴士的最大特點乃其是前置引擎設計,賦予優秀的上斜能力,但是由於駕駛室設計較為狹窄,懸掛系統差勁,所以中巴只購買了30輛(編號DS1-30),而九巴則將所有丹尼士喝采巴士安排行走東九龍路線。

雖然如此,對比起同期的利蘭勝利二型,丹尼士喝采巴士最大的優點是行車時比較穩定,不像利蘭勝利二型般在服役的20多年內先後發生了十多宗翻車意外。

與勝利二型的區別[]

CK183 CK2025 30X

圖中左邊的是丹尼士喝采(N139),右邊的是利蘭勝利二型(G255)

裝上了亞歷山大車身(N5-213)的丹尼士喝采巴士,不論外貌及機械配搭,都跟同期的利蘭勝利二型極度相似,兩者易被混為一談。行內人及巴士迷因此稱呼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喝采為「鴨車」,以呼應配上同款車身、被稱為「雞車」的利蘭勝利二型

外觀上,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喝采的入油位呈長方形,勝利二型的入油位呈橢圓形。在車頭,丹尼士喝采沒有勝利二型的入水位,與大銀幕雞相比,擋風玻璃也較小。此外,早期的丹尼士喝采,駕駛艙門比勝利二型矮小;較後期的亞歷山大車身丹尼士喝采,不論是長形外趟門,或是旋轉門,都與勝利二型設在駕駛室內的趟門不同。當然,也可以留意車隊編號來分別(勝利二型為G/LV,丹尼士喝采為N/DS)。

在車廂內,丹尼士喝采巴士的儀錶板外形及手掣位置都跟利蘭勝利二型不同。而丹尼士喝采的引擎室也較大,駕駛室位置亦較低。另外,利蘭勝利二型的尾軸採用佳牌生產的行星齒輪(planetary hub reduction)設計,跟丹尼士喝采的Eaton 18300系列單級減速式(single reduction)尾軸[5]有分別。

至於中巴的都普車身勝利二型,與九巴的都普車身丹尼士喝采,除了車頭指揮燈格局不同外(兩款車車頭指揮燈原裝為BMAC 758型,後來約1996-1997年期間,中巴都普勝利二型改用BMAC 344型車頭指揮燈),外觀幾乎一模一樣。

影響[]

丹尼士喝采巴士雖然在九巴及中巴車隊中的數量不及同期出現的利蘭勝利二型,但它的出現卻正好為當時「求車若渴」的本港巴士公司提供一個極佳的選擇。而長遠的影響,包括它是全港首款巴士以附液壓減速器的全自動波箱及動力輔助轉向作為標準配置[6],使之成為往後巴士的標準裝置。另外,它亦是丹尼士車廠在1960年代後,重返香港巴士市場的產品。而裝上「都普」(Duple Metsec)車身的喝采型巴士,亦令丹尼士的底盤裝上「都普」車身,成為了往後接近20年的一個標準配搭。後來的丹尼士統治者丹尼士巨龍/禿鷹及部份的丹尼士三叉戟,亦採用了這一配搭。至於當年試驗的空調版本丹尼士喝采雖以失敗告終,卻是九巴研發空調巴士的開路先鋒,為九巴在80年代引入空調巴士時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經驗。後來研發成功的空調機場巴士丹尼士獵鷹巴士,及於1988年成功推出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亦是拜空調版丹尼士喝采的經驗所賜。

丹尼士靠著喝采型的成功,在香港打出名堂,成為日後丹尼士在香港市場取得成功的踏腳石。數十年後更憑著Enviro500 MMC成功徹底打破過往由利蘭/富豪雄踞香港專營巴士市場的局面,令後者在專營巴士市場佔有率大幅滑落。

巴士車隊[]

九龍巴士[]

九巴的丹尼士喝采於1992年陸續安裝隔熱墊,採用都普車身巴士的吸熱墊設在頂前半部分;而採用亞歷山大巴士同樣有隔熱墊,更吸熱墊延伸至通住上層的玻璃纖維樓梯組件上。[7]

N1-4[]

底盤編號:DD201

1977年,九巴向英國丹尼士車廠訂購四輛丹尼士喝采型底盤,其後分別試驗行走7B13D103線。經過不斷的試驗,證明其設計簡單可靠,亦能適合一人操作模式,於是便向丹尼士車廠分四批訂購了一共360輛量產型丹尼士喝采巴士。

在1982/1983年冬季完成年度大修後,這4輛巴士的車頭外觀逐步變化和標準化。包括改用都普車身版本的儀表板,帶有整潔的散熱器格柵和照明裝置。同時,被重新粉刷成公司修改後的幾乎全是奶油色的塗裝,並用弧形車頂和下半身裙板以減輕負擔。[8]

N5-53[]

底盤編號:DD204

九巴於1978年1月訂購50輛丹尼士喝采,其中49輛為普通巴士,用以取代大批兩軸非空調巴士。

這批巴士除了採用「亞歷山大」KB型車身外,其餘配置均與上一批巴士相同;另外,車型編為丹尼士A型(Dennis(A))。[9]此外,駕駛室艙門採用前幅同前向關的矮趟門;同時擋風玻璃的面積較較小。

首4輛量產型喝采巴士(N5-8)於1979年5月11日出牌[10],並在長途路線50首航,其後被派往東九龍服務市民。

N54-163[]

底盤編號:DD206/DD208(N163)

九巴於1979年訂購75輛丹尼士喝采,後來加訂35輛,車型編為丹尼士B型(Dennis(B))和丹尼士C型(Dennis(C))[9];用以取代大批兩軸非空調巴士。

這批巴士的車身和機械配置與上一批巴士雷同,而駕駛室艙門主要分別如下。

  • N54-77採用內裝旋轉式艙門。
  • N78-163改用向前關的高身趟門。

N164-213[]

底盤編號:DD206(N178)/DD208

九巴於1980年訂購200輛丹尼士喝采[11],其中50輛巴士採用亞歷山大KB型車身。

這批巴士除了駕駛室艙門改用內裝旋轉式門外,其餘配置均與上一批巴士相同;而車型則編為丹尼士D型(Dennis(D))。[9]

N214-363[]

底盤編號:DD207

九巴於1980年訂購200輛丹尼士喝采,[11]其中150輛巴士採用「都普」車身,亦是最後一批丹尼士喝采,用以取代大批兩軸非空調巴士。

這批巴士外貌四四方方,較裝上「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喝采短、窄、高,載客量亦少4人(「亞歷山大」車身丹尼士喝采載客量有120人);巴士的車型編為丹尼士E型(Dennis(E))[9]。這些「都普」車身丹尼士喝采,即因車上的巨型車咀(或稱「鬼面罩」)及扶手均被塗上黑色而被車長稱為「黑金剛」。

上層車窗之間的柱位方面,首21輛巴士柱位的頂部比底部寬,而且呈V形;從N235/CN3357起,柱位在整個長度的寬度在圓角之間相等,且不再呈V形。

直至1993年,因應運輸署修改巴士重量限制的法例、增加座椅間的距離和減低車廂擠迫情況,「都普」車身丹尼士喝采巴士被九巴重新編排佈局為上層53個座位、下層35個座位及16個企位,總載客量亦減至104人。[7]

N364[]

底盤編號:DD204-106

九巴於1978年1月訂購的首批巴士當中,其中一輛為豪華巴士(後來的N364),是九巴首輛雙層空調巴士樣辦車,行走豪華巴士路線206

這輛巴士外觀與利蘭勝利二型豪華巴士相似。車尾安裝一個額外的獨立小型柴油引擎,專門為驅動Thermo-King空調設備提供動力。所有座椅均採用高靠背客車座椅,並始終安裝2+2,包括在提供凸起底座的後輪拱上方。相鄰的下層甲板側窗的深度相應減少。車身佈局與勝利二型客車相同,為上層43個及下層32個座位。

因空調機的重量所限,車廂已不能增設企位,再加上車廂安排了2+2式高背座椅,令全車載客量只得75人;同時,空調機需以另一台柴油引擎驅動,導致耗油量甚高,不符合經營原則。面對經營成本過高,加上206線在地下鐵路荃灣綫通車後不久取消,故在1983年5月將巴士的空調機拆除,改為普通巴士繼續行走(車上的高背座椅曾被保留,後來才被換上普通座椅);同時編為丹尼士F型(Dennis(F))。[9]

行走路線[]

初時行走東九龍過海隧道路線,包括101103106111116等高載客量的路線。1985年,九巴把所有丹尼士喝采巴士派往觀塘車廠服役,同時把該廠的利蘭勝利二型全面撤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丹尼士喝采巴士除行走市區及西貢郊區路線外,也曾行走所有將軍澳對外線,以及部分新界各區往來東九龍的路線,包括33A3B5C5D7M1011C11K13A13D14C1516172123M24K2828A62X74A74X8989C9191M9293A93M9496R99線。

因意外而退役的丹尼士喝采[]

發生火警焚毀

交通意外撞毀

  • 1998年3月25日:一名首次駕駛10線的車長,在下午五時許駕駛往彩雲方向的N185/CL9317,沿喇沙利道行駛至愛賓花園時,疑未有留意路邊一棵霸王樹伸出馬路,上層左邊車身撞到大樹並掀開車頂,車窗及座椅被樹枝撞毀。車長接獲乘客通知後停車,並由附近大廈保安員代為報警,意外中4名乘客受傷。肇事巴士事後因車齡問題而不獲復修,提早退役。
  • 1998年7月13日:早上七時三十分,一輛86B線往顯徑方向的N288/CR2478沿大埔道行駛,駛至近郝德傑道交界時,對面線一輛私家車因天雨路滑失控而相撞,私家車司機重傷。[13]肇事巴士事後因車齡問題而不獲復修,提早退役。

引退[]

九巴首輛加入訓練巴士車隊的丹尼士喝采是N16(BZ1368),但這輛巴士只是讓準車長作路線實習,車身色彩一直是載客車隊的色彩,上層的座椅亦沒有被拆除。直至1993年,N16重新用作載客用途[14]。而首輛正式加入訓練巴士車隊的丹尼士喝采則是N20(CA3780)。

九巴的四輛丹尼士喝采樣辦車,其中N1、N2及N4先後於1994年至1995年退役,N3則是在1988年服役期間行走時,突然發出巨響,其後回廠維修時發現底盤出現裂痕,並提早退役。丹尼士喝采於1996年開始,從觀塘廠陸續被分配到其他車廠,取代退役的利蘭勝利二型留下來的空缺。隨之而來的是步其後塵,被有計劃地除牌。所有配備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喝采於1999年4月退役,至於都普車身那批,則被編作後備車,同年聖誕節期間被大批以特見身份行走不同路線,絕大部份於同年12月31日除牌,餘下的N343(CT5288)則直至2000年1月8日才退役,網上有消息指在同年1月4日曾有人見該車曾行走17線,但該消息不能被證實。而剩下的訓練巴士亦於2000年全數退役。

九巴的丹尼士喝采非空調巴士車隊簡表
車隊編號 車身 引擎 波箱 載客量 服役年份 備註
N1-4 BACo/由九巴自行設計 Gardner 6LXB Voith DIWA 851 修改企位人數前:
U60+L42+S14
116人
修改企位人數後:
U60+L42+S6
102人
1977年─1995年 [15]
N5-213 Alexander KB 修改企位人數前:
U60+L42+S18
120人
修改企位人數後:
U60+L42+S10
112人
1979年─1998年 [16]
N214-363 Duple Metsec 修改企位人數前:
U60+L40+S16
116人
修改企位人數後:
U60+L40+S7
107人
重新編排座椅後:
U53+L35+S16
104人
1981年─1999年12月 [17]
N364 Alexander KB 拆除空調機前:
U43+L32+S0
75人
拆除空調機後:
U58+L37+S4
99人
1980年─1998年 [18]

車牌表請參看丹尼士喝采車隊列表

中華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

CMB8

中巴的DS1行走8號線

在九巴第一批丹尼士喝采巴士陸續投入服務後,中巴亦購買了30輛丹尼士喝采,全部裝上了「亞歷山大」CB型車身。首輛丹尼士喝采DS1,亦被中巴安排行走41線,途經多條長命斜,以測試攀斜能力。後來這些中巴的丹尼士喝采巴士,全部被分配到東區線行走882線。中巴專營權結束前,2788等路線,都常見到丹尼士喝采的踪影。中巴專營權結束後,除DS14因火警而早於1993年退役外,其餘丹尼士喝采均由新巴購入。

這批巴士於80年代將企位人數減至8人;此外,在引擊蓋近車長位的部份鋪上隔熱墊。[7]

值得留意的是,DS4的車尾泵把被拆走,與裝配亞歷山大車身的勝利二型(LV1-147)一樣。而DS6曾於80年代被重建以勝利二型款式的亞歷山大CB型車身,下層擋風玻璃高於其他喝采型。


因意外而退役的丹尼士喝采[]

  • 1993年5月27日:早上近九時,一輛780線中環方向的中巴丹尼士喝采(DS14/CE1170)駛至東區走廊興發街時,車底突然冒煙並起火,全車嚴重焚毀,無人受傷。巴士事後因損毀嚴重而難以復修,提早退役。[19]

引退[]

在中巴車隊內,首輛退役的喝采型是DS14(CE1170),於1993年5月27日早上於東區走廊突然失火,燒至難以修復。至1998年中巴專營權結束,剩下的所有29輛丹尼士喝采巴士均售予新巴,至1999年年中全數退役。

當中編號DS1的巴士暫時被新巴保留,並停泊在城巴鴨脷洲車廠。但後來因位置不足關係[20],所以把這輛巴士贈予香港巴士迷會代為保存,[21]在每年由該會所舉辦的巴士大集會活動中亮相。在2012年的一屆舉行前,該會更特意安排DS1前往小蠔灣車廠翻新[22]。至於該車車牌(CD2198)則被轉移至新巴編號5083的超級奧林比安上,之後又被轉移至城巴編號8219的Enviro500上。DS1車主於2020年8月1日交予新巴進行復修工作。[23]

中巴/新巴的丹尼士喝采非空調巴士車隊簡表
車隊編號 車身 引擎 波箱 載客量 服役年份 備註
DS1-30 Alexander CB Gardner 6LXB Voith DIWA 851 U60+L42+S18 → U60+L42+S8 1980年─1999年

車牌表請參看丹尼士喝采車隊列表

相關條目[]

Crystal Clear mimetype image
更多與此條目有關之圖片照片有關資料載於下列圖庫頁

註釋、參考資料[]

  1. 〈九巴向英兩車廠購百七十輛新車〉,《工商晚報》,1978年2月19日。
  2. 九巴Dennis Jubilant(N)簡介,中華巴士紀念館 Chinamotorbus.com
  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jrprestonbus/20039985582/
  4.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1866188599194/
  5. Brochure/Spec: Dennis Jubilant
  6. 之前已有部分珍寶巴士配用SCG自動波箱,中巴Metro-Scania Metropolitan亦配置了Scania HR501全自動波箱及ZF動力輔助轉向,但均不設減速器
  7. 7.0 7.1 7.2 陳自瑜:〈喝采型〉,載《香港丹尼士巴士大全集》(香港:北嶺國際有限公司,1999年4月),第104-117頁
  8. Mike Davis,《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44頁
  9. 9.0 9.1 9.2 9.3 9.4 Mike Davis,《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54頁
  10. http://www.gakei.com/kna/kn1.htm
  11. 11.0 11.1 KMB sees double: that's good news,1980年11月1日
  12. N174
  13. 〈天雨路滑六宗車禍14男女傷〉,《文匯報》,1998年7月14日。
  14. N16
  15. 該批車為丹尼士喝采巴士的樣辦車,車身跟量產型的設計不同。
  16. N5-53設有較闊而矮小的駕駛艙門,N54-213設有長形的駕駛艙門
  17. N214-N247最初上層車窗之間的空位,呈V字形設計;由N248起,則是標準的長方形設計。於1992至1995年重組座位佈局
  18. 該車曾經是九巴首輛試驗空調巴士的樣辦車,後來試驗失敗,於1983年被改回非空調巴士繼續行走。
  19. 中巴DS14火警,1993年5月27日。
  20. [1]
  21. 《香港巴士回顧 2009》,龔嘉豪編著
  22. 尋找退役的它們-前中巴/新巴DS1
  23. 於創富道車廠停泊的 SF3 及 DS1,hkitalk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