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藍田Lam Tin)是觀塘區的其中一個區域,位於翠屏秀茂坪油塘之間,是區內主要住宅區,以公營房屋為主。

歷史[]

在英國佔領九龍半島前,藍田屬九龍灣鹽田一部份,早年稱為「咸田」(Ham Tin),因該處泥土鹽份高而得名,村民都以務農為生;加上附近蘇茅萍(今秀茂坪)的礦業均獲長足發展,使官塘愈見蓬勃;後來清政府放棄鹽田,而官塘一帶連同咸田也漸漸沒落。

二次大戰後,港府於官塘發展衛星城市及改稱「觀塘」,大舉在雞寮與秀茂坪興建徙置區,安置災民和舊區拆遷戶。咸田亦有23幢徙置大廈於1966年落成,名為「咸田徙置區」(Ham Tin Resettlement Area)。當時區內街道結構較為簡單,巴士總站亦只得一個,所有咸田的巴士路線一律以咸田巴士總站(今藍田(北))為總站。

由於「咸田」一名源自「鹹田」,徙置區居民認為「咸田」一名暗示他們居於貧瘠之地,因此向當局申請改名,遂取「藍田種玉」之意,於1970年9月1日起正式改稱「藍田」,寓意當地人才輩出[1];徙置區亦於1973年改稱「藍田邨」,區內交通需求大增,巴士公司亦開辦多條路線應付,而藍田(南)總站亦於當時啟用。

東隧和藍田站[]

Lam Tin South

藍田南部碧雲道一帶公屋及居屋

東區海底隧道地下鐵路觀塘綫東隧段在1989年通車,藍田站與提供接駁交通服務的藍田巴士總站亦同步啟用,令藍田對外交通大大改善,藍田站上蓋建有私人屋苑「滙景花園」。

政府在90年代初於藍田東部大力發展公共房屋,德田邨、廣田邨等屋邨以及多條居屋屋苑相繼於藍田半山落成,當局亦將碧雲道大幅延長連接新區。

藍田邨重建計劃[]

為改善舊式屋邨居民的生活環境,房屋委員會自1992起為原來的藍田邨進行大規模重建計劃,分期清拆殘破的徙置大廈,逐步建成平田邨、啟田邨、安田邨、康逸苑及新的藍田邨。當局亦在區內設置更多巴士總站,以方便居民出入,如1992年啟用的藍田(廣田邨)總站及2003年啟用的平田總站等。

歷時近20年的重建計劃在2010年圓滿結束,房屋委員會特於5月9日在藍田邨廣場舉行「藍田邨重建計劃完成暨新邨揭幕儀式」,以作誌慶;著名演藝人兼藍田邨第15座前居民劉德華,應房委會邀請為該邨題字,大廈外牆的書法就是出自他手筆。[2]

街道結構[]

Lam Tin Railway Station-4

鯉魚門道為區內主幹道路

藍田現以鯉魚門道將軍澳道作為主幹,鯉魚門道屬西北—東南走向,藍田段中央屬二號幹線段;將軍澳道屬東北—西南走向,屬七號幹線段,連接將軍澳隧道。鯉魚門道以北輔以多條小型道路連接山上的住宅區,有命名有巴士或小巴途經的道路包括啟田道德田街安田街平田街良田里[3]連德道碧雲道。鯉魚門道以南則為主要為為麗港城而設,有巴士或小巴途經的包括茶果嶺道偉業街(藍田範圍以外)及茜發道

現時由觀塘來往藍田站的非過海跨區路線部分會加經啟田道,以平田廣田邨為總站,以服務更多居民。此外,亦有由平田開出,經碧雲道返回鯉魚門道的跨區路線。

除此之外,由於鯉魚門道及將軍澳道屬幹線道路,不少來往將軍澳的路線及經大老山隧道再駛進東隧過海的路線,途經該等道路但在藍田區域範圍不停站。

巴士站[]

巴士總站[]

下列巴士總站以啟用年份順序排列。

小巴總站

巴士分站[]

以下以九巴命名作準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咸田不鹹易名藍田〉,《東方日報》,1970年8月28日。
  2. 新邨揭幕 藍田重建圓滿結束〉,香港房屋委員會《互信》,2010年5月14日。
  3. 良田里連接德田街安田街,位於今天平田街以北的一段安田街以西,即啟田邨啟信樓所在地,已於2003年8月1日在藍田邨重建時被拉直併入安田街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