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CTB A631 98

26新里程其中一條路線98

26新里程Network 26),是城巴於1993年9月1日中華巴士接辦28條巴士路線後,使用此名稱包裝並製作「Network 26 新里程」標誌,向大眾宣傅及推廣。

事實上,城巴接辦總共28條路線,當中26條為港島路線,其餘兩條屬與九巴聯營過海路線

背景

中華巴士在1933年至1993年9月前,是唯一一間巴士公司營運港島之專營巴士服務。踏入八十年代,中巴之服務水平開始下滑,不少路線無故脫班甚至縮減班次,車隊車齡普遍偏高,不少更已沿用超過20年;1985年地下鐵路港島綫通車後,中巴管理層面對此新興交通工具的劇烈競爭,仍然無心改善,使大量乘客流失。

在1989年末,中巴勞資雙方就退休金問題發生衝突,工會更於同年11月29至30日發動大罷工,令港島交通陷入癱瘓狀態,沒有地鐵服務的南區頓然成為重災區,在對外巴士服務全面停頓的情況下,居民只有靠公共小巴出入,但不少小巴司機更「趁火打劫」,大幅調高車資至不合理程度,不少居民甚至須徒步外出。當時正在冒起的城巴開辦往返鴨脷洲的臨時非專營巴士路線應急。事後鴨脷洲以至整個南區的居民對中巴失去信心,而政府及市民對於中巴管理層對處理這次事件的強硬態度亦相當不滿。經此一役後,政府終決定著手整頓港島區的巴士服務。

1990年,城巴向當局申請開辦3條往返南區屋邨的居民巴士路線,包括37R90R97R,該三條路線甫開辦便大受歡迎。1991年4月19日,政府宣佈推出年前中巴因客量欠佳而取消之路線12A讓各公司競投營運,希望作為改善港島巴士服務的試點;[1]城巴亦有入標競投,其後更中標,並於1991年9月11日重新開辦該路線;成為地區專利於1933年實施後,港島區首條並非由中巴營運的非過海專營路線,也同時令城巴從小型非專營巴士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全港第四間專營巴士公司。城巴接辦後,隨即派出新型空調雙層客車行走;反觀當時香港巴士車隊空調化剛起步不久,中巴只有很少空調巴士在役,城巴此舉無疑為香港的巴士服務帶來突破。

另一邊廂,在1989年大罷工後,中巴再度發生數次罷工,大眾對中巴的印象一落千丈。1992年中,香港政府因中巴服務質素欠佳,決定將其26條港島路線(但政府則計算作24條港島路線)及兩條與九巴聯營的過海隧道路線的專營權收回並公開招標。[2]當時有意入標的公司計有城巴有限公司、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捷達巴士有限公司;由於香港政府不希望本地專營巴士服務被九巴壟斷,所以在招標初期已勸其取消入標,最終在同年7月17日截標之時,只有城巴和捷達兩間機構遞交標書。[3]

當局隨即以服務水平、服務質素、建議的收費水平、投標者在營辦巴士服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及財政資源五方面評鑑兩份標書,認為於乘客的角度而言,城巴提出的條件較為優勝,亦確信該公司於財政上有能力營辦該28條路線。行政局遂於1992年9月29日建議將該28條路線的專營權發予城巴,為期三年,並由港督下令執行;[3]同時由時任運輸署助理署長陳阮德徽於記者會上正式宣佈該決定。[4]

城巴在1993年9月1日開始營運該28條路線,而政府為避免城巴一旦未能如期接辦時產生混亂,特於中巴新一份專營權中加入條款,於運輸署署長要求下,中巴得繼續營運全部或部分被削之路線,直至同年11月30日為止。[5]由於交接時未有出現嚴重問題,故運輸署署長未曾行使此權力。

概況

車務

城巴按專營權規定,須在1993年9月1日起購備200輛巴士(其中18輛屬後備車),包括101輛兩軸雙層非空調及99輛三軸雙層空調巴士,行走該公司獲批的28條路線。

城巴為此從英國利蘭車廠訂購一批全新奧林比安空調雙層巴士,另從新大嶼山巴士購入10輛利蘭勝利二型非空調雙層巴士應急;此外,該公司更從新加坡巴士公司(今新捷運)購入100輛在當地超齡的利蘭亞特蘭大AN68非空調雙層巴士,並將之徹底翻新。除購自嶼巴的勝利二型外,所有新巴士均漆上城巴標準的黃、紅、藍色彩,更於車身貼上「Network 26新里程」標誌。

該等巴士交到城巴手上後,即安排於位於馬料水公共運輸交匯處大學車站旁,向香港賽馬會商借的臨時停車場停泊,直至1993年9月1日凌晨才駛往城巴準備投入運作。

城巴又從九廣鐵路公司巴士部嶼巴租用一批單、雙層巴士,以解燃眉之急。

宣傳

城巴在正式接手該28條路線前為每條路線各印備平均20,000份彩色宣傳單張向公眾派發,又印製「26新里程」路線圖供市民查閱。

此外,城巴在「26新里程」運作前數天已預先將該公司站牌放置於沿線各站,與中巴原有站牌並列,加強公眾對城巴的印象。

城巴在「26新里程」運作初期一度拒絕接受在車身投放廣告,以便城巴的「黃巴士」鮮明形象迅速深入民心。

營運路線

城巴接手該28條路線時,部份路線即時全冷,並把站牌顏色改為藍底白字,以及在《「26 新里程」路線圖》和其他宣傳品標示。

其他非空調路線或冷熱線則以黃底黑字標示,直到後來全冷化才改為藍底白字(下表所用配色以接辦當時為準)。所有現存路線均已經全冷,而除城巴72B線外,各已取消的「26新里程」路線在停辦前亦已悉數全冷。

「26新里程」中仍運作中的巴士路線資料
巴士路線 城巴接辦時之起訖點 城巴接辦時之服務形式
1 中環(林士街)跑馬地 每天服務
5B 摩星嶺銅鑼灣 每天服務
6 中環赤柱 每天服務
6A 中環赤柱炮台 每天服務
12 中環羅便臣道 每天服務
12M 金鐘地鐵站(東)柏道 只在週一至六早上至傍晚服務
48 華富黃竹坑海洋公園 每天服務
70 中環香港仔 每天服務
72 華貴銅鑼灣 每天服務
72A 黃竹坑銅鑼灣 只在週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服務
75 中環黃竹坑 每天服務
76 石排灣銅鑼灣 每天服務
90 鴨脷洲邨中環 每天服務
96 利東邨銅鑼灣 每天服務
97 利東邨中環 每天服務
97A 利東邨黃竹坑道 只在週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服務
98 利東邨香港仔(湖南街) 每天服務
107 九龍灣香港仔 只在週一至六服務
170 沙田火車站華富(中) 每天服務
「26新里程」中已取消運作的巴士路線資料
巴士路線 城巴接辦時之起訖點 最終取消日期
1M 金鐘地鐵站(東)跑馬地馬場 2006年5月17日
5 銅鑼灣(威菲路道)西營盤 2015年5月10日
5A 跑馬地堅尼地城 2004年11月28日
10X 堅尼地城金鐘地鐵站(西) 1999年8月16日
61 中環淺水灣 2008年6月22日[6]
61M 金鐘地鐵站(東)淺水灣 1997年11月15日[7]
70M 香港仔金鐘地鐵站(東) 2015年5月17日
72B 香港仔銅鑼灣 1994年1月3日
92 鴨脷洲邨銅鑼灣 2012年8月20日[8]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第1370號公告:《公共巴士服務條例(第230章):招標承投營辦往來麥當勞道與中環巴士服務之專利權》,香港政府憲報第133卷第16期,1991年4月19日。
  2. 第124號號外公告:《公共巴士服務條例(第230章):招標承投營辦24條港島路綫及2條隧道路綫的公共巴士服務專利權》,香港政府憲報號外1992年第15期,1992年6月6日。
  3. 3.0 3.1 立法局參考資料摘要:〈發出營辦24條港島線及2條過海隧道線的公共巴士服務專營權〉(檔號:TBCR 2/11/5591/82 (92) II),1992年9月。
  4. 〈港島二十六條巴士線專營權批出〉,香港政府新聞公報,1992-09-29
  5. 立法局參考資料摘要:〈公共巴士服務條例(香港法例第230章)延續中華汽車有限公司的專營權〉
  6. 於2007年9月30日提供最後一次服務。
  7. 於1997年夏季結束後提供最後一次服務。
  8. 於2012年8月17日提供最後一次服務。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